位于南疆盆地叶尔羌河双岸的麦盖提县盛产一种红枣,叫“麦盖提灰枣”,种植面积已达56万亩,实属全国红枣种植县域中的大产区。因该区域所产红枣在成熟变红前通体发青灰,看似挂了一层霜,由此得名“灰枣”。麦盖提灰枣因其种植规模和产量之大、品质之优均居全国之最。
麦盖提灰枣,鲜枣果实呈长椭圆形或长圆柱形,一般纵径3.8cm,横径2.6cm,鲜枣单果均重≥9.2g,最大值13.3g,果皮中厚、呈棕红色,果肉肥实、呈绿白色,质地致密、细脆,汁液适中,味甜,果核小、呈长纺锤形,肉与核易分离,可食率97.3%,含糖量≥30%,可溶性固形物≥32%,制干率在45%左右。干枣外观呈深红色,皱皮细而浅有光泽,果肉致密、离核,富有弹性,入口绵香蜜甜。干枣单果均重≥4.3g,可溶性总糖≥65%,每100g干枣中含有维生素C≥31.9mg、钙≥108mg、锌≥0.5mg、铁≥0.12mg。麦盖提灰枣既可鲜食,又可制干、加工,为中果型红枣中的优质品种。
麦盖提灰枣的主要种植区在麦盖提县巴扎结米镇、希依提墩乡、央塔克镇、吐曼塔勒乡、尕孜库勒乡、克孜勒阿瓦提乡、库木库萨尔乡、昂格特勒克乡、库尔玛乡、县园艺场、胡杨林场等地,地理坐标在东经77°28′~79°05′,北纬38°25′~39°22′之间。该区域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边缘,属大陆性暖温带干旱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春季多风沙、夏季炎热、秋季缓和、冬季寒冷,年均气温11.8℃、降水量42.3mm、蒸发量2349mm、日照时数2806小时、无霜期217天,适宜红枣种植。原产地属叶尔羌河和提孜那甫河冲积扇形成的绿洲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为沙壤土,土壤次生盐渍化较重,灌溉用水富含各种矿物质,水土条件助力红枣等植物在生长中滋生差异化品质。每年8月麦盖提灰枣成熟变红前,原产地30℃左右的高温持续13~18天,树枝上的红枣在高温下通体发灰,看似挂了一层霜。高温随初秋细雨平抑,雨水洗净红枣果实上的杂尘,使其变得通红艳丽。麦盖提灰枣9月初成熟采摘后鲜枣即可上市,干枣尚需在沙地上晒干数十天。原产地特殊的气候、水土资源条件和原产地果农的全流程标准化栽培技术经验造就了麦盖提灰枣的特定质量。
麦盖提县有200多年的红枣栽培史。该县央塔克、吐曼塔勒等乡镇农家小果园里,随处可见树体直径粗至40~50cm,存活时间超百年的老枣树。据《麦盖提县志》记载,1982年全国经济普查时,麦盖提县各乡镇有小规模枣园74处,结果枣树9600余棵。上世纪90年代,当地党政部门调整农林产业布局,根据当地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先发展特色林果产业,逐渐扩大红枣种植面积,从河南新郑等地引进优质红枣品种与当地原有红枣嫁接杂交栽培,通过科学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培育出富有地域特色的“麦盖提灰枣”。
2010年以来,麦盖提县全力打造“中国灰枣之都”公共品牌,广泛宣传推广麦盖提灰枣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形象,引导当地灰枣产业链相关企业组团参加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喀什等地的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在本县每年定期举办灰枣文化旅游节活动,不断扩大麦盖提灰枣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铺盖面。麦盖提灰枣在各大展会上屡获重奖,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家喻户晓的地理标志品牌。
